“80后”青年潘敏锋,2009年考取大连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自主创业。通过摸索,他已成了产业扶贫、致富一方的养蜂能人。如今,带领村民养蜂致富是他的一个梦想。
10月21日,记者乘车来到偏远的忻城县红渡镇雷洞村弄洧屯,现场“观摩”了潘敏锋养蜂的地方。“供他读了那么多年书,毕业后却选择回来养蜂,刚开始我们家人很反对,也很伤心,但现在发觉孙子走的这条路很有想法。”潘敏锋的奶奶黄月英对记者说。
亲“蜜”接触,爱好成就事业
潘敏锋是忻城县红渡镇雷洞村弄洧屯人,1986年出生。蜜蜂,对他来说像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上小学五年级时,潘敏锋到地里干活,发现石块下裹着一团东西,一同在地里干活的爷爷告诉他那是蜂窝,“当时我就对蜜蜂非常感兴趣,在征得爷爷同意后,便把蜂窝带回家。”
从那以后,潘敏锋便开始了养蜂之旅,“每天看到蜜蜂采花回来,我就兴奋不已,它们如何产蜜吸引着我。”
看着蜜蜂越来越多,到了第二年便分出了四窝蜂窝,潘敏锋喜在心头,也收获了许多
蜂蜜。
一直以来的“小打小闹”,让潘敏锋在大学毕业后回乡养蜂攒了许多经验。毕业回家的第二年,养蜂筹备就绪,但长期的下雨天气影响了蜜源。“蜜蜂在长期的雨天环境下是繁殖不起来的,于是,我把蜜蜂送到桂平荔枝地繁殖。”功夫不负有心人,潘敏锋的蜜蜂从20余箱发展到了60余箱,期间,潘敏锋收获了200斤蜂蜜。后来,他把蜜蜂运回家的时候已是7月份,正好赶上了猫爪花开,运回的第一批蜜蜂产蜜量达120斤。
产业扶贫,致富不忘乡亲
秋冬蜜缺收、蜜蜂烂子病……这些问题总会在养蜂过程中出现,起初潘敏锋手忙脚乱,经过网上查阅、四处打听后变得从容镇定。“现在我知道了养蜂的诀窍,当蜜源缺少的时候,要及时进补
花粉,不然蜜蜂的飞逃会直接影响产蜜量。再者就是,要注意定期更换‘
蜂王’,这样有利于蜜蜂的繁殖。”
执着的养蜂爱好,加之丰富的养蜂经验,潘敏锋在养蜂路上逐渐实现盈利。今年9月份,他当上了该村村干部,了解到家乡养蜂的人数偏少,欲整合自身资源带动乡亲养蜂。今年9月底他申请成立了忻城县红渡镇雷洞村济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我的想法是成立合作社,每个村带动两户养蜂社员,每户养十余箱,期间,我会负责技术的全程指导以及蜂蜜的统一回收,以这样的模式,慢慢地扩大到其他村委。”潘敏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