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非传染牲病害
蜜蜂的三型蜂,除病虫害危害外,还有其他因子造成许多异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死亡、畸形、遗传病变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失调,而致病因子包括不良外界环境、不适当的营养以及遗传变异、染色体重新组合等。但这些异常不具有传染性。
温度导致的病害
1.卵和幼虫的高温伤害
幼虫的过热,是由于持续的高温和
蜂群丧失调温能力造成的。蜂群在长途转地过程中,若群势过大,蜂箱缺乏充足的空间和通气条件,往往造成一些老蜂的不断骚动和取食,使蜂箱内的温度不断上升。这样,除造成相当一部分成蜂死亡外,箱内的幼虫和卵蛹由于无法忍受这种致死高温而死亡。据研究,幼虫的最低致死高温为 37℃。
夏季做好蜂群的遮荫降温,运输蜂群途中注意通风,盛夏应考虑天黑后运蜂,均可降低高温对蜜蜂的伤害。
2.卵和幼虫的冻害
虫卵受冻,是由于外界天气过冷所 致。春季繁殖期,由于幼虫的数量超过成蜂所能照顾的数量, 夜晚寒冷时蜂团收缩所能维持的温度低于虫卵所需温度,则虫卵受冻经常出现。也有可能是蜂群由于杀虫剂毒害或人为 分蜂后部分老蜂返回原巢造成的群势突然下降所致。
一般说来,外界气温持续低于14℃就很可能造成虫卵受冻。受冻的幼虫和卵多出现在蜂团的侧面和下部边缘,受冻幼虫的外表可有多种形状,一般为奶黄色,腹部边缘带有黑色或褐色。幼虫质地干脆,呈油脂或水状,但不黏稠。气味一般较淡,有时也有令人讨厌的酸味。封盖幼虫的死亡有时会出现封盖穿孔现象。同其他幼虫病相比,冻死幼虫的显微诊断, 一般找不到病原微生物。受冻的蜂卵通常呈干枯状,无法孵化。
冬季保温是保证越冬蜂群安全的最佳做法,一方面可以维持巢温,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越冬蜂群饲料的消耗,减少越冬蜂的体力消耗,保证越冬安全。
3.成蜂束翅病
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西方蜜蜂常见的非传染性
病害。发病严重季节多在7~8月份。江浙 地区多发生于芝麻花期,福建地区多发生于籽瓜和黄麻花期。 若不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严重的蜂群发病率可达70%以上, 导致新老蜂交替衔接不上,群势迅速下降,造成蜂群度夏严重困难或秋衰。
引起束翅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太髙,
蜂箱内湿度太小,导致幼虫发育不正常。若群内饲料缺乏,发病会更严重。
束翅病多发生于气候变化异常、粉源较多的季节。初羽 化出房的病蜂,重的四翅卷曲,轻的翅尖卷曲或翅面褶皱,不 能飞翔,爬行于巢外而死亡。尤以边脾或每一巢脾外围的巢 房所羽化的幼蜂最易得病,通常在第一次出巢试飞坠地而死。
防治措施:蜂群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干旱少雨时应注意给蜂群补水,维持蜂箱内应有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