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蜡螟
1.分布
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小巢虫。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气候温暖地区较常见。
2.危害
小蜡螟的危害不如大蜡螟严重。它主要破坏贮藏的巢脾;在中蜂群中,多数小蜡螟幼虫只是在箱底取食蜡屑。只在群势很弱、巢脾无蜂防护时才有少数小蜡螟幼虫上脾蛀食。因此,在蜂群中小蜡螟的危害远不如大蜡螟严重。
3.形态特征
(1)卵:初产水白色,后渐变黄色。卵圆形,长0.39mm、宽0.28mm。卵块单层,常有数十粒至百余粒。
(2)幼虫:初龄幼虫水白色,圆筒形,长1 ~1.3mm;老龄幼虫蜡黄色,体长13~18mm。是主要的危害虫态。
(3)蛹:蛹纺锤形,腹面褐色,背面深褐色。雌蛹长8 – 12mm、宽2.3~3. lmm;雄蛹长7 - l0mm。茧长11—20mm、宽3.2 -4.8mm,长椭圆形。茧白色,但其表面有黑色粪粒包裹。
(4)成虫:雌蛾头部橙黄色,体呈银灰色,被有深灰色鳞片。体长10 - 13mm,触角丝状,长接近蛾体长1/2。复眼近球形,呈浅蓝色至深蓝色。雄蛾体长8- llmm。体色比雌蛾略浅,触角长为蛾体长1/2以上。
4.生活史及习性
小蜡螟是全变态昆虫,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在福建1年可发生4~5代,每代历时2 -2.5个月。每年3月初,越冬代幼虫开始羽化,11月底至12月初进入越冬休眠阶段。一般雌蛾蛹期7~9d,雄蛾蛹期短ld左右。
小蜡螟的羽化主要在下午,尤其以16 - 20时为羽化高峰,午夜后至次日午前一般不羽化。羽化后的雌蛾,一般经过2 -3h即可交尾,最早只经0.5h左右。交尾前雄蛾追随并围绕雌蛾转动,振翅,吸引雌蛾,30—40min后,与其交配。交配中的雌雄蛾体不易离开。雌雄蛾交尾一般在17时至次日4时,以19 - 23时为交配高峰,一般交尾仅10~ 15min。在正常情况下,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个别雌蛾有多次交尾现象;雄蛾也有多次交尾的现象。
交尾成功的雌蛾,往往都在当晚开始产卵,最快可在交尾lh后开始产卵。雌蛾一生可产卵3-5次,产卵278 -819粒,以第一次产卵量居多,通常为200 - 400粒。
雌蛾寿命4~lld,平均6d;雄蛾6~31d,平均14.8d,约是雌蛾的2倍。未交尾的雌蛾寿命有延长的现象。雄蛾体重ll.3mg,雌蛾20.3mg。
初产的卵为水白色,2 -3d后转成淡黄色。卵期4d。孵化后幼虫即在蜂箱底板的蜡屑中生活,少数爬上巢脾危害粉脾和子脾。不同日龄的幼虫,其食量差异较大。1-2日龄的幼虫食量微小,5日龄以上的幼虫食量大增,占其一生总食量的88%以上。幼虫的发育历期受外界气温与食料质量的影响,气温高,饲料为老旧脾,历期短;气温低,饲料为新脾或蜂蜡,发育迟滞,世代数减少。幼虫常在蜡屑覆盖的丝裹隧洞内独自生活,不像大蜡螟幼虫喜欢群居。
小蜡螟越冬多在保温物与箱底间和箱内各角落,以老熟幼虫越冬。某些大蜡螟天敌,如核多角体病毒、蜡螟绒茧蜂也会感染或寄生于小蜡螟。
5.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