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蜂蜜网 2016年04月19日 22时50分38秒
纯正优良的新鲜蜂蜜是具有浓厚香味、味甘甜、浓稠的液体或结晶体,质量低劣的蜂蜜常带有苦味、涩味、酸味或臭味。虽然蜂蜜来自于不同的植物,但其具有相同的理化特点。
标签: 蜂蜜的成分与理化特征
引自王贻节等,1994。
缓冲性也即蜂蜜的吸水与失水特性,由其糖分和水分含量决定。蜂蜜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的环境湿度称为蜂蜜的相对湿度平衡点。蜂蜜含水量越高,其相对湿度平衡点越低,若暴露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中就越容易失水,反之越容易吸水。蜂蜜失水,蜜液上层会形成一薄层“蜜膜”,阻止下层水分散失;吸水时,上层蜜液变稀引起发酵。贮藏于同一容器的蜂蜜,密度大的位于下层。
表2 含水量17.4%的蜂蜜在不同温度下与其相对密度的关系
引自王贻节等,1994。
4.折光性、旋光性 光线由空气进入蜂蜜时发生方向改变,即是蜂蜜的光折射。蜂蜜的折射率与蜂蜜含水量、蜜温、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蜂蜜含水量减小、蜜温降低,其折射率也相应提高。一般规定以20℃为标准温度,以单色钠光为标准光波。
在20℃时,含水量17%一23%的蜂蜜,折射率为1.4941- 1.4785。测定蜂蜜的折射率是测定蜂蜜含水量的一种简单方法,其仪器主要有阿贝折射仪、手持糖量计等。蜂蜜具有旋光性,葡萄糖为右旋+52.8°,果糖为左旋-92.0°。纯正蜂蜜多数应为左旋。如果蜂蜜中掺人蔗糖或葡萄糖,蜂蜜的左旋度减小,甚至呈右旋现象。甘露蜜的旋光性为右旋。
根据国际规定,测定蜂蜜旋光度要求在20℃下,采用200mm长的旋光管和通过重铬酸盐过滤的白光,269蜂蜜样品用水定容至100ml。
5.结晶 新鲜成熟的蜂蜜是黏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是果糖和葡萄糖的过饱和溶液,一般在较低温度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凝结成固体,这就是蜂蜜的自然结晶。蜂蜜结晶的实质是葡萄糖结晶,是一个物理现象。蜂蜜结晶以后,从液态变成固态,颜色变浅,但其含水量、成分均未改变,在较高温度下又变为原来的液态。
蜂蜜结晶及结晶快慢、状态与蜜源花种、结晶核(葡萄糖微结晶粒、花粉粒等)含量、含水量、贮藏条件及贮藏时间等有关。蜂蜜中结晶核多,含水量低,贮藏温度在5~26.7℃,并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多,则蜂蜜结晶速度快。温度在13 - 14℃时,蜂蜜结晶的速度最快,超过40℃时,结晶的蜂蜜将完全溶化成液态;精细过滤可延缓结晶。刺槐蜜、枣花蜜、党参蜜等少数蜜源花种的蜂蜜不结晶,但大多数蜂蜜都有结晶特性,特别是油菜蜜、野坝子蜜等更易结晶。
表3是美国的White等将蜂蜜经加热解晶处理后,在23 - 28℃贮存6个月,说明了蜂蜜结晶特性与其所含葡萄糖和水的比值的关系。
表3 葡萄糖和水的比值与蜂蜜结晶的关系
引自张复兴等,1998。
蜂蜜中葡萄糖含量高,结晶速度快,则结晶呈油脂状,如紫苜蓿蜜、油菜蜜;结晶速度较慢,则形成细粒结晶,如荆条蜜;结晶速度慢,则形成粗粒或块状结晶,如芝麻蜜为粗粒结晶,野坝子蜜结晶呈固体硬块状。
一般情况下,成熟度高的蜂蜜,若结晶速度快或较快,则形成整体结晶;而含水量高的蜂蜜或结晶速度慢的蜂蜜,则易形成分层结晶。分层结晶的蜂蜜,由于结晶部分只含水9.1%,液态部分含水量相应升高,更易引起蜂蜜发酵;如若蜂蜜在结晶过程中伴随着发酵,或瓶装结晶蜂蜜在保存期间发酵,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常将结晶部分的蜂蜜(由发酵造成结晶部分形成多孔蜂蜜)顶向上方,则会出现上部和底层结晶,而中间是液态的分层结晶现象。分层结晶现象,影响蜂蜜的美观,还易造成蜂蜜发酵变质,在生产实践中应避免之。
6.蜂蜜的发酵 蜂蜜中含有耐糖酵母菌,在浓度、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就生长繁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在有氧的情况下,酒精分解成醋酸和水,这就是蜂蜜的发酵酸败。蜂蜜发酵后,失去固有的滋味,并带有酒味和酸味,蜜汁变得更加稀薄,同时出现大量泡沫,蜜汁苍白且浑浊。蜂蜜发酵及发酵的快慢,与其所含水分、耐糖酵母菌基数、贮藏温度呈正相关,也与卫生条件有关。防止发酵的方法是提高蜂蜜浓度或隔水加热杀死蜂蜜中的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