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处论坛上有人说,43度蜜是理论上的极限值,不可能再高。波美度再高,那就只能是粉沫状了,是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蜜的。质疑者认为,很多卖43度+(即≥43波美度)
蜂蜜的商家,都是欺骗消费者。 真的如此吗? ■坐井观天,少见才会多怪 三年前在同一个论坛,一个叫“东北佬”的蜂友,说他家有42度的浅白色洋槐。我还嘲笑他,说根本不可能,中国的蜂农根本生产不出42度洋槐蜜。但在2015年5月,我跑了一趟秦岭,带回来43度水白色洋槐蜜,便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想起一个俗语,叫“少见多怪”,那就是我们见识太少了,有些本来正常的东西,只因为我们没有见过,便以为是不正常的。我们坐井观天,才会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当我们从井中跳出来,却怀疑自己的眼睛——天不可能比井口还大。 三年前,我认为42度的浅白洋槐不可能存在。三年后,我知道,不仅仅是浅白,还有水白;不仅仅是42度,还能达到了43度。可笑自己的太无知,竟然还敢去嘲笑别人!就一如现在,一帮人竟然在那里嘲笑43.2度荆条。 43.2度荆条蜜怎么样?在荆条蜜界,43.2度荆条就是极品。但在43.2度的水白色洋槐蜜面前,它就黯然失色。如果有人连43.2度荆条都质疑了,那么43.2度水白色洋槐岂能安然无恙? ■水白洋槐到底有多难 洋槐蜜,花期10天左右;荆条蜜,花期将近一个月。荆条蜜可以在20多天内,摇得若干次高成熟高纯荆条蜜,而洋槐,却未必行。 洋槐蜜是越纯越白,若要水白,必须严格限制杂花蜜。必然花期来临前彻底清底,把其他蜜请出巢胚,又必须在花期结束前摇出,不能让其他蜜进巢里来。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封盖蜜都能达到42度,情况因年景、因天气而异。 即不能进杂花,又要有充足酿造的时间来提升浓度,洋槐蜜10天流蜜期确实是“时间不够充裕”,荆条呢,就容易得多。 洋槐蜜颜色白,味道清淡,一旦混进来杂蜜,那么颜色就会变深,味道就会变浑厚,这个是从外观和口感上可以识别出来的。但荆条呢,抛开20天花期不说,荆条蜜颜色深,味道重,即使混进去30%的杂花,也不影响它是极品荆条。杂花进来,颜色深一些而已,荆条本来颜色就深,你看不出来;杂花进来,味道浓郁一些而已,荆条本来就味道重,把杂花味给压住了,你尝不出来。 所以,极品荆条是蜂农用心的产物,而极品洋槐,蜂农用心之外,还必须有上天的眷顾。 ■就用极品洋槐来打脸 我设想有人会这样刁难的我极品洋槐:43.2度水白色洋槐?喂糖了吗?也许是浓缩的哟?那我就来打脸—— 第一、说“也许是喂了糖的”先打脸。你喂糖能产出这么水白的蜜?那你就喂一个试试,让哥长长见识。再说了,洋槐蜜那种清新自然的原味花香是喂糖喂不出来的,涩喉感也是喂不出来的,相信任何一个蜂农吃过我的极品洋槐,都不敢说这句话。 第二,说“是浓缩的吧”再打脸。你浓缩一个这么水白色的洋槐蜜来看看?所有被浓缩过的蜂蜜,颜色必然变深。陕西每年那么多水白色的洋槐水蜜(即高纯低浓的洋槐蜜),为什么在市场上见不到,那就是因为被拉进工厂,进行浓缩时抹杀了白色。大品牌的洋槐蜜,色如枣花,加工前的原料蜜却是这种水白色洋槐,浓缩才变深色的。这且不说,我这300斤极品洋槐够上一次浓缩机吗?懂了就不会瞎说。 第三,说“用高科技吸附颜色的”三打脸。2015年5月,我亲去千阳,现场摇得并拍下这水白色洋槐蜜,你见我带一个科技团队和试验室,现场吸附颜色吗?我是听说过有这种技术,但真没见过,应该是高科技了。如果我有这技术,还在这里卖蜜养家?吸附颜色的技术肯定也会吸附花香和蜜味,若我真有这技术,又如何能保证不改变蜜味和蜜香的呢? ■真就有43度的蜜吗 当然有的,虽然不多。我们只讨论有没有的问题,不讨论多少的问题。就是因为少,因为难,所以,才是极品,所以我才将所有43度的蜜,哪怕是杂花蜜都称之为极品。 事实上,我今天还多见识了几种43度蜜: 1.湖北蜂友采到手里一种“野酸枣+荆条”的43度+混合蜜。河北今天大旱,所以,有幸采到了这种43度混合蜜。 2.我在十堰时,从一个封盖蜜上挖个小洞,取一滴“荆条+五倍子蜜”,实测也是43度+。 3.我今年手里有三桶黄柏蜜,基本上都是43波美度+。 有没有见到43度蜜,那跟你关系蜜切:若你是蜂农,以卖水蜜为生,只想多摇一些蜜,多卖一些钱,怎么可能有43蜜呢?若你是收购商,以低价收水蜜,不出高价订做,又有哪个蜂农会傻乎乎地给你生产43度蜜?别说蜂农,你亲爸亲妈都不会!
养蜂人也要吃饭的!没有43度的价,哪有43度的货! 封盖的未必都能达到43度,有些还只能达到41度,南方的封盖蜜或许只能达到40度。但是,“未必都能”≠“必然都不能”,意思是说,还是有些封盖蜜能达到43度的,不过少而已,不过难而已。 ■关于43度蜜的系列质疑 对43.2度蜜质疑的人,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得到不少人的认同,由此可见,这些问题还有些一定的市场,所以,我牵出来,把这几个问题遛一遛(答案也吸收了很多同行们的观点): 1.折射仪上只有43度的刻度,43.2度是如何得到的? 答:这个简单,折射仪上,波美度这一栏到43度为止,再高的刻度就没有了,但右侧还有含水量值和白度利两个指标,可以直接换算。也可以根据刻度进行估量。 2.既然折射仪厂家把波美度最高标到43度,难道不是说最高只能43度吗? 答:既然波美度最高只能43度,那与之对应的含水量和白度利也应该到此为止,不能再高了,不能再有更高的刻度了。但事实上,右侧白度利和含水量往上的数值还多着呢!难道你要说,蜂蜜的含水量可以再降低,但波美度却不能再提高了。——这种诡辩恐怕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17%的含水量对应43波美度,那16%和15%的含水量,仍然对应该43波美度吗?这明显不科学。 3.43度是极限值,不能再高了,再高就成粉沫了? 答:43度对应的是17%的含水量,43.5度对应的是16%的含水量。那你要告诉我“减少了1%的水分,蜂蜜转眼就变成了粉沫”了吗?我读书少,你别骗我!事实上,我们所见饴糖,其波美度应该在43.5度以上,那个是粉沫状吗? 4.卖家会虚报波美度,折射仪测不准,应该压低0.5度报数。 答:这句话倒是有些道理,但就高不就低,几乎是所有商人的共性,这点我也承认,比如我的极品洋槐,蜜桶下半部确实达到了43.2度,但桶口的几瓶,却在42.8度。也就是说,我所称的这个43.2度的极品洋槐,波美度是在42.8度~43.2度之间(这个情况我很早给顾客有交待,不算欺骗)。我报度数时,选择了最高值,没有选择最低值,也没有选择平均值。或许我对极品洋槐最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最高值达到43.2度”。但是43.2度的洋槐蜜确实存在着的!这点无法否定! 5.不是在标准环境下测量的,都不准确,卖家公布的波美度会偏高。 答:蜂蜜折射仪,标准的测量环境条件是“温度 (20±3)℃,相对湿度< 85%”。在不同温度下,要进行一定的换算。但是,如果这个蜜是夏天测的,那测量数值一定是偏低的,也就是说,测量为43.2度的蜜,应该是43.4度。道理很简单:蜂蜜在冬天变稠,41.5度的蜜在冬天可能测到42度。相反在夏天,蜂蜜变稀了, 41.5度的蜜测量出来可能只有41度。这一点而言,夏天测量的数值,不是高报了,很可能是报低了。 6.很多卖家用的是劣质折射仪,甚至把40度的蜜说成45度! 答:这个说法,典型的是蜂蜜小白。不管作为蜂农还是有经验的收购商,即使你手里没有折射仪,仅凭感观,通过流动和拉丝的观察,大体也能知道多少度,误差不超过0.5度。这是经验和能力,连这点水平都没有,还在蜂蜜界混什么混?41度和42度的蜜,稀稠之悬殊,普通消费者用根牙签都能区别开,就别说什么仪器敢差四五度了。 ■浓度高的就一定是好蜜吗 “浓度高的蜜就一定是好蜜吗?”这是质疑者自觉很有杀伤力的一句话,在我看来,也是最无理最荒唐的一个质疑,这简直就是一句屁话,浓度高的不好,浓度低的反而好了? 质疑者说:“40度洋槐和42度油菜,哪个是好蜜。”很多人肯定会选择“40度洋槐是好蜜”,所以,质疑者得出了“42度的蜜未必是好蜜”的结论,但这种诡辩实在过于无耻—— (1).那就再拿“40度的洋槐”和“42度的洋槐”比,哪个是好蜜?你不是说“40度洋槐是好蜜”吗,在“42度洋槐蜜”面前就是一个渣,就是垃圾蜜。 (2).那就再拿“42度的油菜”和“40度的油菜”比,哪个是好蜜?你不是说“42度油菜是劣蜜”吗,为什么在“40度油菜”面前又成了好蜜? 以上两个对比,都证明高度蜜优于低度蜜。以不同蜜种,做波美度对比,实在是偷奸耍滑之辩法。要比就拿同样的蜜比,洋槐比洋槐,油菜比油菜,以此来论坛波美度对蜂蜜优劣的影响。 ■好蜜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好蜂蜜
蜜源地至上,品质是关键,最后才参考波美度,有些商家一味给消费者灌输波美度真不知道是何居心!”这样一句貌似高明的话,充满了无知与颟顸。 首先要搞清楚,蜂蜜的品质是什么? 我们知道,酿造时间越长,酝酿越充分,蔗糖转化率越高,营养也越丰富,波美度越高,其实就是说:波美度越高=酿造时间越长=营养越丰富=
质量越高,波美度高,本身就是蜂蜜的一个优质指标,就代表着高质量高品质。而在质疑者眼中,波美度仅仅是一个稀稠的问题,与品质无关,是品质之外的东西。岂不可笑? 什么样的蜜是好蜜,向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而在我看来,蜂蜜的好坏分两种: 1.绝对好蜜。就是任何指标都无可置疑的好,蜜源地好、营养好、波美度高、安全无残留……等等各项指标都是一流的。与此相对应的劣蜜,就是指这些指标中,有任何一项出现问题,就不再是好蜜。就好比一个木桶,所有的桶板都高,才能盛最多的水(好蜜);而这桶上任何一块桶板短了,那么这桶水的水位都会降低(劣蜜)。 2.相对好蜜。指这个蜜虽然有某方面的缺陷,但在其他缺陷更严重的蜜面前,这个蜜就是好蜜。差蜜在更差蜜面前,就是好蜜。 ■因噎废食的态度不可取 有人会说:过分强调高浓度,会导致浓缩蜜冒充原蜜,欺骗顾客。这个逻辑也很荒唐,难道因为怕孩子被狼叼走,你就不生孩子了?这本就是两码事嘛,对以浓缩蜜冒充高浓度原蜜的不良商家,声讨从来不要停;而对高浓度蜜的生产与销售,也必须坚定地倡导与践行。 我以前也说过,浓缩蜜并非十恶不赦,40度的水蜜浓缩之后,优于40度的不浓缩的水蜜。其实最可恶的不是卖浓缩蜜,而是以浓缩蜜冒充高成熟原蜜销售,这是品质问题、道德问题、商家的诚信问题。商家的诚信出了问题,那就不仅仅是以劣充优了,还会以假充真! 有人说,养蜂三十年,从没见过43度的蜜。这话竟然说的如此理直气壮,从未见过就等于没有么?南方的蜂农不说(你们产不了高度蜜),如果你是北方蜂农,建议多摇几次全封盖的
巢蜜,看能不能偶尔会也会43.2度的蜜? 少是少,不代表没有!只要有,就是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