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虽然全台湾只有766户养蜂户饲养着10万多群蜜蜂,但是,蜂蜜年产量却达到了历史最高峰6283吨,蜂王浆产量达323吨。养蜂生产经营开始转向了多元化的蜜蜂生态教育园区的发展。
2002年,台湾养蜂户749户,蜜蜂99630箱。蜂蜜产量3230吨,蜂王浆产量329吨。
2004年,台湾只剩702户蜂农,在台湾政府部门辅导下,组成了58个养蜂产销班,以饲养西方蜜蜂为主,蜂群数量101530群。主要分布于高雄县、台南、彰化、台中、嘉义等。大宗蜂蜜生产期,集中在3~5月间全省各地的龙眼和荔枝的流蜜期;之后,蜂群则移至粉源区,从事蜂王浆及花粉的生产。主要的粉源是1~3月的油菜花,5~6月的杂花、水稻花,9~10月的山青花,10月至翌年2月的茶花。龙眼及荔枝为主要蜜源期短,且又适逢梅雨季节,致使蜂蜜产量不稳定,由此,引起台湾养蜂者倾向生产蜂王浆,这是台湾养蜂的特色。
2004年,台湾蜂蜜年产量约4987吨,主要用于内销,2%用于出口,总产值达6亿2千余万元。2004年出口量(美国、香港)1084吨,价值4200余万元。另为满足消费的需求,台湾每年仍由泰国、越南等地进口蜂蜜,2004年进口1324吨,价值2500余万元。
2.养蜂场。
台中的蜜蜂生态教育园区、宜兰大学的养蜂试验场、南投埔里的宏基蜜蜂生态农场、南投鱼池乡的蜂神有机养蜂农场、宜兰的蜂采馆、花莲的福昶养蜂育种场和花莲的生产蜂王浆蜂场(据说是承加有限公司的定点蜂王浆生产蜂场)共七个蜂场,都有着的共同特点。
(1)蜂场均处在郁郁葱葱的树林、森林中或山上或山脚下,均有着良好的环境,无一设在公路旁。
(2)蜂场场地整洁,蜂箱干净明亮,每个蜂场的蜂箱上均有标记,起码印有自己的场名。
(3)所有蜂群旺盛,蜜脾饱满,蜂粮充足。
(4)不论是采蜜还是取浆的器具,皆干净卫生。
(5)生产的都是成熟蜜。
(6)蜂王浆生产特点:花莲生产蜂王浆的蜂场,每年只在龙眼和荔枝流蜜期,除生产蜂蜜外,其他季节约10个月基本上都是生产蜂王浆。蜂群中的蜜脾充满了蜂蜜,从不取出,还喂花粉,以保证蜜蜂健康、强壮,一般3天取1次浆。他们对蜜蜂健康的呵护,不仅减少了蜂病发生,而且提高了蜂王浆的产量和质量。该蜂场共有200群蜂,年产1吨蜂王浆,用于内销和出口,保障年收入20多万元人民币。
(7)蜂王浆取浆特点:取浆过程是在小型的运蜂车里进行的,他们用周转箱将蜂王浆脾提到车内进行取浆、移虫。取浆时,取浆员头上还戴一个矿工灯,以便看得更清晰、速度更快。那移虫、取浆的速度之快,真可与流水线比拟。盛装蜂王浆的容器上先罩一个过滤网,蜂王浆将通过此网过滤后进入容器贮存。
(8)蜂病:主要蜂病为蜂螨和白垩病,基本以饲养强壮蜂群来减少蜂病。据悉,一般情况下,有蜂螨,但几率较低。发现蜜蜂患白垩病,立即烧毁,以避免传染。
3.养蜂产销班。
最令人好奇、最感兴趣和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台湾的养蜂产销班!我们参观的蜂场中宏基蜜蜂生态农场、蜂采馆等都设有“养蜂产销班”。
台湾养蜂产销班源于台湾农业产销班。由于台湾农业属小农经营型,大部分农场规模都不大,生产效率低下,难于实施企业化经营,无法降低生产成本,而农产品的进口却在逐渐增加,台产农产品面临更加严厉的竞争与打击。于是,台湾行政院农委会颁发了“农业产销经营组织整合实施要点”,指导开办各项产业经营组织,并通盘整合,以期有效运用农业资源。农业产销班就是很典型的一个方式,也就相应产生了养蜂行业的“养蜂产销班”。
养蜂产销班有10个养蜂户(100箱/户),即可组织成为一个养蜂产销班,以地区性划分成立,由地方组织地方性的养蜂产销班,再报台湾行政院,如审定认为产销班工作开展的不错,就会给予机具、包装、技术和经费上的资助,每年各个产销班都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养蜂技术、产品包装技术改进培训和技能训练、联合经营指导,政府同时对养蜂生产进行监测,对蜂产品进行抽检,以督促养蜂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台湾共有58个养蜂产销班。它使多个养蜂户结合而成为地区养蜂业产销、蜂农生活及农村建设的生命共同体,培养其自立自强、自助互助的能力,共同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使其成为台湾地区养蜂业产销经营的主力。建立“养蜂产销班”,通过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使小蜂场达到大农场的经营效率,逐步转向蜜蜂生态园区经营管理。
“养蜂产销班”给台湾养蜂业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