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似乎一下子就到了夏天,威海市环海路附近的槐花开满了道路两侧,对于养蜂人李伟强来说,这几天正是出蜜的好时候。李伟强的养蜂场并不算很大,只有50多箱蜜蜂,上个月他才带着这些“宝贝”,从泰安来到威海,希望在威海这个花期能多采些蜜,多赚点钱。 在环海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北门附近的一个简易的帐篷里,李伟强刚取完一波
蜂蜜,坐在屋里休息。当记者进到屋里,说明来意,李伟强爽快答应了采访的要求,给记者讲述了他养蜂采蜜的故事。 44岁的李伟强和妻子王女士,是河南省尉氏县人,村里许多乡亲都从事养蜂这一行当,毕业后没几年,李伟强也当起了养蜂人。转眼,他从事这一行已有20年的时间了。每年开春,李伟强夫妻俩从武汉的油菜花蜜开始采起,在泰安、威海和大连采槐花蜜,在长白山采椴树蜜,最后到达内蒙古采向日葵蜜。一年下来奔波的里程就好几万公里。一直忙到春节,回到老家呆上二十几天,与孩子老人在一起,享受短暂的天伦之乐。 李伟强有一儿一女,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段采蜜的历程,孩子出生后,李伟强夫妇将他们带在身边,在哪里采蜜一家人就在哪里生活,等孩子长到三岁左右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照看上幼儿园,现在分别上高中和小学。“前几年冬天都去海南采蜜,两三年回不了家,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自己不能在身旁陪伴,想想就心酸。”李伟强说。 采访的时候,突然有一只野蜂,闯进蜂场,李伟强赶紧起身驱赶。“野蜂可是蜜蜂的天敌,一会儿就能咬死十几只蜜蜂,可不能让它祸害蜜蜂。”李伟强说,他开始养蜂时,从几箱开始,如今已经繁衍出了50多箱蜜蜂,按照每个蜂箱6万多只蜜蜂计算,这300多万只蜜蜂就是他20年来的全部心血。 蜜蜂对采蜜的环境比较挑剔,只有清新的环境才能酿出上乘蜂蜜。住在鲜花植被中间,周围花香四溢,身边蜜蜂飞舞……这样的场景看起来自由惬意、令人神往,但实际上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养蜂很辛苦,偷不得懒的。”李伟强告诉记者,每天早上他们天刚亮就要起床,先检查蜂箱、蜜蜂的安全,在蜜蜂飞出去采花粉前,给蜜蜂除蜂螨,然后就要挨个蜂箱检查蜂板、取蜜、更换蜂板等,一直忙到晚上蜜蜂回巢才能够休息。 除了采蜜的活辛苦外,生活条件的简陋更让这种劳作增加了几分艰苦。记者看到,李伟强夫妻俩的住所就是一个简易窝棚,还不到正午时分,窝棚顶部的篷布就已晒得烫手,屋里也比较闷热,盛夏时更是酷热难耐。吃喝也不方便,每天李伟强都要骑车好几里地,到附近的一家单位打水,供应一天的用水,做饭就用支在门口的小型煤气灶。“以前交通不便,每次换地方搬运蜂箱都是个大问题,而且吃住条件也很差,做饭靠烧柴,照明只有一根蜡烛。不过,有幕后的辛苦付出,才有蜂蜜的甜嘛。”李伟强笑着说。 对于这些苦,李伟强早已习以为常。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回报。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养蜂的动力来源。他告诉记者,盛花期一个蜂箱一天能产约10斤蜜,全年算下来能产几千斤蜂蜜、约几百斤蜂王浆,再加上蜂蜡、蜂胶、花粉等副产品,劳作一年夫妻俩能收入十几万元。正是靠着养蜂,夫妻俩把两个孩子慢慢养大,老人在老家过的舒舒服服。做到这些,两人已经很知足了。 李伟强戴上遮阳帽起身到蜂箱前更换蜂板,记者也大着胆子跟他走进蜜
蜂群中,这些蜜蜂嗡嗡从耳边飞过,突然几只蜜蜂对记者发起了攻击,记者脸上被蛰了三处,李伟强熟练的泡了肥皂水,帮记者擦了擦。“被蜜蜂蛰后,擦些肥皂水后疼痛能减轻一些。现在我们都被蛰惯了,刚开始时脸被蛰的都能肿起一圈来,现在早已稀松平常,痛一下就过去了。”李伟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