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蜂蜜的
结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准确描述的过程,而且越是原蜜越是复杂。对于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蜜种 蜂蜜界分为易结晶的蜜和不易结晶的蜜。易结晶的有油菜、椴树、野坝子、苕子等,不易结晶的蜜有洋槐、枣花等。还有一些蜜介于两者之间,比如荆条。 但易和不易,只是程度的描述,而不是能与不能的定性描述。没有绝对不结晶的蜜,也有些易结晶的蜜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能长期不结晶。 2.温度 蜂蜜最宜结晶的温度是13~14℃,高于27度就不易结晶了。很多消费者遇到这种情况:在初春的13度左右的环境里没有结晶,但天气越来越热,到了20度时,反而又结晶了。这个解释起来并不难,那就是13度时,这个蜂蜜里还没有结晶核。没有受精卵,就不会发育成胎儿,即使育龄期到了。而一旦有了受精卵,伊能静46岁也能当妈,虽然46岁已经错过了女人的最佳育龄期。 温度过高,提高了葡萄糖的溶解度,越是饱和溶液越容易结晶,饱和度越低,越不易结晶。而温度过低,又限制了结晶核的蔓延和扩散,同样不利于结晶。 3.水分 水分严重影响着蜂蜜的结晶。水分越多葡萄糖的饱和度就越低,就越难结晶。而且水分高的蜂蜜,极容易形成上下分层的现象。水分低的蜂蜜,结晶的状态基本上是上下一致,均匀结晶的。 化晶也相同。水分低的蜜,化晶则可能形成三层,最低层是结晶态,中间是液态,最上层是发酵态。 4、存放 影响蜂蜜结晶的存放条件,我觉得要分两个方面论述: 一是“是否接触空气”。这个我只陈述了现象,没有做过细致
研究。现象带来的结论是:开口放的蜂蜜更易结晶。同一款蜂蜜,不密封的比密封的更易结晶。应该是接触空气的缘故,至于什么原理,我暂时也解释不清。 二是“是否触动它”。易结晶的椴树,打下来后装大桶里,不动它,可能一年内都不会结晶。相反,不易结晶的洋槐蜜,你老是把大桶拉来拉去,或者晃动,它就可能比较快的结晶。这个我说是“晃动惊醒了沉睡的结晶核”,这个说法不算科学结论,仍然只是现象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