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高能量食品,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几乎在所有可以找到的古文明的最初记录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存在。罗马神话中,阿里斯泰俄斯教会人类驯化蜜蜂。西班牙发现距今约1万年前的壁画上就有描绘着女性从蜂巢中采集蜂蜜的图画。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壁画都表明了人类对蜂蜜和蓄养蜜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圣经这一部人类第一本大量印刷的书中,蜂蜜更是成为了富足生活的标志。
在东方,人们也享受着蜂蜜的甘甜。相传中国也是最早制作蜂蜜酒的地区之一,公元前780年在西周宫宴中便有蜂蜜酒的记载,并盛行于唐、宋。
而最近据中美联合考古队在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地区的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陶器中检测出的蜂蜡碳氢化合物表明古人在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往酒里加蜂蜜以增加口感,这比史料记载年份要早几千年。说明追溯到距今46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古人已经懂得用稻米、蜂蜜和野葡萄之类的水果酿酒。
《神农本草经》(公元二至一世纪)把“石蜜、蜂子、蜜蜡”列为上品,指出有“除百病、和百药”的作用,且“多服久服不伤人。”公元四世纪,西晋与东晋之交的郭璞(276—324年)在《蜜蜂赋》中写道:“散似甘露,凝如割脂,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百药须之以谐和,扁鹊得之而术良。”这是说蜂蜜和蜂蜡的性质及用途。
唐、宋、元朝以来,经济繁荣,农业兴旺,蜂蜜的应用也有了发展,从浩瀚的唐诗及其它方面的记载就更多了。段成式《酉阳杂俎》、王禹称的《小畜集•记蜂》,苏轼的《收蜂蜜》诗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均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
对蜂蜜较为详尽描述的有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今土木之蜂,亦各有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多土蜜;南方地湿,多在木中,故多木蜜。鲁明善在《农桑衣食撮要》中写道,“若雨水调匀,花木繁盛,其蜜必多。若雨水少,花木稀,其蜜必少。”文中阐明了气候对植物开花和流蜜的影响。
可以想象得到,当时蜂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家庭,上了餐桌。大文豪苏东坡是美食家,他好吃蜂蜜,不只为饱口福,品其美味,而是用它养身延年。《安州老人食蜜歌》曰:“不食五谷惟食蜜”之句,可见苏轼对蜂蜜推祟备至。
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了一则苏东坡嗜好蜂蜜的软闻:“一日,与数客过之,皆渍蜜食之,每多不能下箸。唯东坡亦嗜蜜,能与之共饱。”寥寥数语,将苏东坡嗜蜜的癖好描写得淋漓尽致。
宋代伊始,记载了多种蜜源植物及各种
蜂产品,其时已经提出了单花种蜜,记有:黄莲蜜、梨
花蜜;桧花蜜和何首乌蜜等。宋人已知南北不同的生态条件对蜜蜂选巢酿蜜有影响,“花色不同,蜜色随异。”
在明清时期有关蜂蜜的记载就更多了,明代陈敬则的《明兴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蜂蜜的性质和应用作了更为详尽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