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

蜂群周年消长规律(看完,很有帮助!)

中华蜂蜜网 2017年12月18日 09时49分18秒

通过长期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不断地进化,蜂群一年中的消长规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蜜粉源和气候等的变化规律协调一致。外界蜜粉源充足、天气温暖时,蜂王大量

通过长期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不断地进化,蜂群一年中的消长规律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尤其是蜜粉源和气候等的变化规律协调一致。外界蜜粉源充足、天气温暖时,蜂王大量产卵,工蜂积极哺育,蜜蜂群势快速增长;而当外界蜜粉源枯竭、天气寒冷或酷热时,工蜂减少对蜂王的饲喂,使蜂王减少产卵,甚至停卵,以此减少对蜂群贮蜜的消耗和延长个体蜜蜂的寿命。在蜂王产卵减少后,死亡的蜜蜂多于羽化的蜜蜂时,群势就开始下降。  
根据气候、蜜粉源以及蜂群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可将蜂群的周年生活大致分为增长阶段、分蜂阶段、流蜜阶段、停卵准备阶段和停卵阶段等五个阶段。
从春季开始,我国蜜蜂周年生活各阶段的顺序依次为,春季增长阶段、流蜜阶段、夏秋停卵阶段、停卵的准备阶段和越冬停卵阶段。分蜂阶段多处于增长阶段的后期和流蜜阶段的初期与盛期。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蜜粉源开花泌蜜习性等差别很大,蜜蜂周年消长规律极具复杂性,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阶段的季节性不同  
停卵阶段,北方蜂群出现在冬季,华南蜂群出现在夏季;流蜜阶段,北方主要在夏秋季节,南方许多地区除了春夏季节外,冬季也有主要蜜源开花泌蜜;春季增长阶段,云南和两广始于元旦前后,而黑龙江则迟至4月初。  
2.阶段的衔接顺序不同  
有些地区第一个流蜜阶段结束,紧接着或不久就进入第二个流蜜阶段,甚至连续进入第二个流蜜阶段,例如,福建春夏季的柑橘、荔枝、龙眼三个连续的主要蜜源花期;而有的地区周年只一个流蜜阶段,或者两个流蜜阶段相距较远。流蜜阶段结束后,蜂群可能进入增长阶段,也可能进入停卵准备阶段或直接进入停卵阶段。  
3.阶段持续的时间不同  
南方蜂群春季增长阶段只有1~2个月,北方蜂群的春季增长阶段可长达3~4个月。棉花花期的流蜜阶段可长达40~50天,而刺槐花期的流蜜阶段只有7~10天。深入研究蜜蜂群势的消长规律,对蜜蜂周年饲养管理的科学决策是必不可少的。蜂群的周年消长规律,是制定蜜蜂饲养管理方案的重要科学依据。  
我国蜜蜂周年生活各阶段:
1.蜂群增长阶段  
在蜂群增长阶段,蜜粉源和气候条件越来越适宜蜜蜂生活,后期逐渐进入流蜜阶段。该阶段蜜蜂活动积极,巢内有子脾,蜜蜂群势由弱到强,子脾数量逐渐增多,后期蜂群积累大量适龄采集蜂,蜜蜂群势总体上呈持续增长;蜂巢中心温度维持在35℃左右,蜂群贮蜜消耗量接近采蜜量,或巢内贮蜜缓慢增减。增长阶段初期的蜂群,经过停卵阶段或流蜜阶段的消耗,群势往往较弱,采集力和哺育力较低。通过增长阶段的恢复和发展,在增长阶段后期蜜蜂群势相对强盛,分蜂热也普遍较强。蜂群周年生活中,蜂群的增长阶段有两种情况,即春季蜂群增长和两个流蜜阶段间的蜂群增长,其中以春季蜂群增长最具代表性。下面以春季增长阶段为例,分析蜂群在流蜜阶段前的群势增长特点。  
春季增长阶段从越冬蜂王产下第一批卵开始,至蜂群采蜜量明显多于耗蜜量结束。春季增长阶段初期,处于半休眠状态的工蜂,积极活动、加强代谢、提高巢温,使蜂巢中心温度恒定在35℃左右。蜂王开始产卵3天后,蜂群中出现小幼虫,越冬工蜂相应地王浆腺发育,分泌王浆。随后工蜂采集粉、蜜、水,调制蜂粮饲喂幼虫。蜂王产卵20~21天后,新培育的工蜂开始陆续出房。在新蜂大量羽化前,越冬工蜂从事哺育工作,加速衰老,逐渐死亡,蜜蜂群势下降较快。如果蜂群越冬后群势太弱,或越冬不良,此间越冬蜂死亡过多,就会影响蜜蜂群势恢复速度,甚至可能使蜜蜂群势无法恢复,这种现象在养蜂术语中称之为春衰。  
新蜂出房后,越冬老蜂陆续死亡,这是工蜂新老交替的过程。新工蜂个体寿命长、哺育力强。当羽化的新蜂多于同期死亡的越冬老蜂时,蜜蜂群势开始回升。新蜂完全取代越冬蜂后不久,蜜蜂的群势就能恢复到增长阶段初始水平。从蜂王开始产卵,到蜜蜂群势恢复到此阶段的初始水平,为增长阶段的恢复期。恢复期所需的时间与蜂群的越冬期和春季增长阶段的初始群势有关,越冬期短、春季增长阶段的初始群势强,恢复期缩短。蜂群春季增长阶段恢复期一般需40天左右。  
蜂群度过春季增长阶段恢复期后,外界气温和蜜粉源条件渐渐好转,蜂王产卵积极,群势迅速增长。从春季增长阶段恢复期结束到流蜜阶段前,为蜂群增长阶段的发展期。发展期的蜂群子脾面积大,且出现整张的封盖子脾,此后蜂群逐渐开始筑造雄蜂房,培育雄蜂,后期出现分蜂王台。  
在春季增长阶段的发展期,视外界环境条件,蜜蜂饲养管理可逐步进行修造巢脾、培育蜂王、人工分群、生产王浆和生产花粉等工作。   
2.分蜂阶段  
分蜂阶段是指蜂群从出现分蜂热开始,到发生分蜂后原群和分出群均恢复正常的过程,它贯穿于蜂群增长阶段的后期和流蜜阶段的初盛期。分蜂阶段外界气候温和,蜜粉源丰富,蜜蜂处于周年生活最适宜的季节。分蜂阶段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南方有些地区秋季也可能发生分蜂。分蜂阶段处于气候适宜、蜜粉源丰富的季节,蜜蜂群势强盛。  
以自然分蜂的发生为界,可将自然分蜂阶段划分为分蜂阶段的准备期和分蜂后的恢复期。 
蜂群周年消长规律(看完,很有帮助!)
2.1分蜂阶段的准备期  
分蜂阶段的准备期从蜂群大量培育雄蜂开始,到分出群离开原群为止。蜂群在大量地培育雄蜂后,建造十多个王台并培育蜂王(见自然分蜂)。自然分蜂准备期多发生于泌蜜阶段前蜂群增长阶段的后期,该时期蜜蜂群势迅速增长,子脾增多。蜂群内出现封盖王台后,蜂王产卵减少,最后停卵,工蜂怠工,准备分蜂。由于封盖子继续羽化出房,蜜蜂群势继续增长,分蜂发生前,蜜蜂群势达最高峰。  
在分蜂热未解除的情况下,如果长期用毁台的方法控制分蜂的发生,人为地延长分蜂阶段的准备期,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和子脾数量都将呈下降趋势,这对蜂群的发展和养蜂生产都将是极其不利的。  
2.2分蜂阶段的恢复期  
分蜂发生后,原群蜜蜂数量常减少一半以上,且3天内幼蜂和老蜂的比例相对较大,蜂巢内留下大量的封盖子脾和王台。分蜂后新蜂王从出台、交尾到产卵,一般约需10~15天,老王就在原群,一般需断子半个月。由于分蜂后原群20~21天内封盖子脾继续羽化,与分蜂后的初期相比其群势略有上升。此后,子脾全部羽化,新蜂王所产的卵还未发育成蜂,老蜂又陆续死亡,原群的群势开始略有下降。分蜂后35~40天,新王产卵培育的第一批工蜂,开始大量出房,此时因外界气候适宜、蜜粉源丰富、新王产卵积极、蜂群哺育力强,原群的群势又迅速发展。  
分出群蜜蜂,多为青壮工蜂。这批蜜蜂工作能力强,寿命长,虽然21 天内分出群没有新蜂出房,但群势削弱不明显。由于在分蜂前,蜂群限制蜂王产卵,使蜂王在生理上得到了休整,分蜂后蜂王产卵积极。蜂王产卵20~21天后,新蜂开始大量出房,分出群的群势增强。自然分出群的蜂王,多为前一年的老蜂王,分蜂后经过一个产卵高峰期,部分蜂群开始蜂王新老交替。  
3.流蜜阶段  
蜂群的流蜜阶段是指蜂群的采蜜量明显多于蜂群耗蜜量,能够从蜂群中取出商品蜜的生产阶段。流蜜阶段最主要的环境特征是气候适宜、蜜源泌蜜丰富。流蜜阶段也是养蜂生产主要的收获阶段。  
流蜜阶段初期,多数蜜蜂群势强盛、子脾多。随着大量封盖子出房,蜜蜂的群势继续增强。外界主要蜜源的大量泌蜜,使得蜂群将工作重点从哺育饲喂幼虫转移到采酿蜂蜜的活动。大量的花蜜涌进蜂群,压缩了蜂王产卵圈:卵虫的减少,又使得更多的内勤蜂参加采酿活动。  
流蜜阶段盛期,泌蜜丰富,蜜蜂采集积极,巢内贮蜜快速增加;新出房的蜜蜂开始减少,而高强度采集促使工蜂衰老,群势呈下降趋势。
  
流蜜阶段后期,工蜂加速衰老,群势快速下降;蜜源泌蜜减少,常因降雨、寒流等气候因素使泌蜜突然结束,蜜蜂旺盛的采蜜积极性与蜜源泌蜜量减少的矛盾,造成盗蜂严重。
蜂群势下降的程度主要与蜜蜂的采集强度和流蜜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有关。蜜蜂采集强度大既影响工蜂的寿命,也影响蜂王产卵。  
流蜜阶段的粉源也是影响蜜蜂群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油菜、紫云英等粉蜜俱佳的流蜜阶段,如果不是人为地断子,对群势影响不大。泌蜜丰富而缺乏粉源的蜜源花期,如橡胶树、枣树、荆条、棉花等,蜜蜂群势将大幅度下降。在这类蜜源植物流蜜阶段,为了防止蜜进蜂垮,在蜜蜂饲养中应采取强群进场、辅助粉源和适时退场等措施。  
弱群与强群的群势变化有所不同。在流蜜阶段,只要粉源充足,弱群蜜蜂群势仍是呈上升趋势。资料表明,在椴树流蜜阶段前,群势1kg的弱群,流蜜结束后群势增长到1.75 kg;而群势6kg的强群,流蜜结束后下降到3.1kg。在流蜜阶段,弱群采蜜量相对较少,蜂王产卵未受到限制,而丰富的蜜粉源条件更加促进了弱群的繁殖,在此期间,就弱群而言,仍处于蜂群的增长阶段。这为流蜜阶段解决采蜜与繁殖矛盾而采取主副群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南方某些冬季蜜源花期,气温往往偏低,个体耐寒性较差的西方蜜蜂在利用此类蜜源时,常因采集蜂冻僵野外而使蜜蜂群势大幅度下降。  
4.停卵的准备阶段  
停卵的准备阶段是指蜂群在停卵前培育适龄越冬蜂或适龄越夏蜂的阶段。停卵准备阶段初,多为流蜜阶段末期。此阶段结束后,蜂群进入越冬或越夏状态。停卵阶段的环境特点是蜜粉源逐渐减少,气候条件逐渐变差,这与蜂群增长阶段的条件不同。根据停卵准备阶段的蜂群特点,可将此阶段划分为适龄蜂培育的准备期和适龄蜂的培育期。适龄蜂培育的准备期为大量培育适龄蜂创造蜂群条件,适龄蜂培育期则为蜂群安全越冬或越夏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蜂群周年消长规律(看完,很有帮助!)
流蜜阶段后的蜂群,由于高强度的采集活动,工蜂加速衰老,群势削弱。经过适龄蜂的培育准备期,蜜蜂群势增强,采集力和哺育力提高。此阶段是贮存和补足饲料的关键时机。适龄蜂培育准备期的蜜粉源和气候条件都比较理想,蜜蜂群势还略呈增长势头,子脾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能够安全越冬或越夏的蜜蜂,必须是保持生理青春的工蜂,也就是适龄的越冬蜂或越夏蜂。理想适龄蜂的基本要求是:不能参加哺育、采集、酿蜜等活动,并且要经过充分地排泄。其中不分泌王浆是先决条件之一。  
为了避免适龄蜂的王浆腺发育,需在适龄蜂的王浆腺发育前保证巢内无3天内小幼虫和卵,因此在适龄蜂的培育过程中,必须保证适龄蜂出房8天后蜂群中断绝3天以内的小幼虫。因此,适龄蜂的培育期,在时间上受到蜂王停卵的严格限制。  
蜂王停卵7天后,蜂巢内不存在3天以内的小幼虫,由于蜂群对王浆不再需要,工蜂王浆腺的发育受到抑制。由此推算,蜂王停卵前1天及其后羽化出房的工蜂才能成为保持生理青春的适龄蜂,因此培育适龄蜂的蜂王产卵只有22天。  
在有限的适龄蜂培育期,蜂王产卵量和卵虫的发育程度决定了适龄蜂培育的成败。因此,此间促使蜂王大量产卵和蜂群积极育虫,选择适当的断子时机,成为该阶段蜂群管理的技术关键。  
蜂王停卵后,外界蜜粉源已枯竭。停卵9天后,蜂巢内幼虫全部封盖,蜂群停止饲喂幼虫活动。停卵20~21天后,封盖子全部羽化,巢内无蜂子.巢中心温度在14~32℃范围内变化。蜜蜂全部羽化8~9天,如果天气适宜,适龄蜂将排泄完毕。未经充分排泄的越冬蜂。在越冬期间直肠粪便过多,不能安全越冬。蜂王停卵后,非适龄蜂陆续死亡,群势下降。此阶段结束时,巢内大多数为适龄蜂。  
从第一个适龄蜂的胚胎发育开始,到最后一个适龄蜂排泄完毕,适龄蜂的培育期约45~50天。  
停卵准备阶段有两种类型,即越夏停卵前的准备阶段和越冬停卵前的准备阶段。越夏准备阶段的后期,蜂王停卵不明显。由于天气炎热、蜜粉源缺乏,后期培育的蜜蜂往往发育不良。越冬前准备阶段的后期,天气渐冷,保证越冬适龄蜂的充分排泄十分重要。  
5.停卵阶段  
在停卵阶段,蜜粉源枯竭,气候严酷,是蜜蜂周年生活最困难的季节。蜂群没有卵虫,巢温变化幅度较大,蜜蜂活动微弱,处于半冬眠或静止休息状态。停卵阶段的蜜蜂群势呈缓慢下降趋势。  
我国北方蜂群停卵阶段出现在冬季,为越冬停卵阶段;南方蜜蜂停卵阶段出现在夏秋季节,为越夏停卵阶段。  
5.1越冬停卵阶段  
我国北方寒冷的气温常达-20℃以下,当外界日最高气温降到10℃以下时,蜜蜂就开始进入越冬状态。处于越冬状态的蜜蜂,在巢内贮存蜂蜜的巢脾上聚集成蜂团,以耗蜜代谢产热来维持蜂团一定的温度。结成蜂团的越冬蜂活动微弱,代谢缓慢。在正常情况下,越冬蜂群中,多为保持生理青春的适龄越冬蜂,越冬期间死亡的蜜蜂并不多,所以,越冬蜜蜂群势下降较为缓慢。但是,如果越冬饲料不足,造成蜜蜂饥饿,或越冬饲料质量差,致使越冬蜂消化不良,或越冬环境温度偏高,使蜜蜂活动代谢增强,或巢内湿度过大,使蜜蜂患下痢病,或巢内过于干燥,使越冬饲料结晶,造成越冬蜂不能利用,或遭受敌害侵袭等等,都会使蜜蜂大量死亡,导致越冬失败,纬度越高的地区越冬停卵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东北蜂群越冬停卵阶段长达4~5个月,长江流域蜂群越冬停卵阶段约2个月,华南蜂群则无明显越冬停卵期。  
5.2越夏停卵阶段  
华南、福建等地的夏秋季节,外界蜜粉源枯竭,气候炎热,气温常达35℃以上,蜂王产卵减少或完全停卵。蜂群内即使有少量的卵虫,也常因气温偏高或营养不足而发育不良,甚至造成卵虫枯死。此阶段的蜜蜂主要从事采水和扇风等降低巢温的工作。由于越夏蜜蜂代谢旺盛、消耗大、死亡率高,一般情况下,越夏停卵阶段的蜜蜂群势,常减少1/3~1/2。因越夏停卵阶段蜜蜂的活动强度比越冬停卵阶段强,蜂群南方越夏往往比北方越冬更困难。南方蜜蜂越夏困难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夏季主要敌害胡蜂危害蜜蜂严重。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