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冬日的朝阳刚刚降临大地,福建省霞浦县崇儒畲族乡霞坪村村民雷太城就来到了村后的一片蜂场。
“这是乡里给我们村几个贫困户弄的产业脱贫项目,说是一年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呢!”雷太城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他对记者念叨着,加快了脚步,爬上了一个小山坡。
眼前是一片青翠的松竹林。林子下面,一百多个蜂箱错落摆开,蜂群进进出出地忙碌着。
乡里聘请的技术人员雷家乡已在蜂场忙碌。只见雷家乡随手打开了一个蜂箱盖,一块块黄澄澄的
蜂蜜出现在眼前。
“今年第一年就碰上连续出太阳,每箱收成30斤没问题,电商平台一斤可卖50元,一箱能卖1500元!”听着技术员的介绍,雷太城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样一算,今年光我认领的5箱蜂除去成本就能赚2000多元,还能学到养蜂技术!”
雷家乡是乡政府聘请的专门负责蜜蜂养殖精准扶贫项目技术员,有着20多年养蜂经验。他说:“崇儒畲族乡今年在5个村一共设置了5个养蜂点,投放了500多箱蜜蜂,蜂箱日常都由我负责照料。村民如果愿意学技术,我也会传授给他们。”
崇儒是个高山畲族乡,全乡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有1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畲族群众。长期以来,由于交通闭塞,居住分散,不少住在大山深处的畲族群众生活贫困。
“养蜂见效快,当年投入当年产出,特别适合产业扶贫。”崇儒畲族乡党委书记蔡松根说:“崇儒高山生态环境良好,适合产纯天然的百花蜂蜜。乡干部围绕上千名畲族同胞产业脱贫开动脑筋,因地制宜想出了养蜂项目。”
项目有了,技术怎么办?乡干部想到了聘请并委托技术员代为管理蜂箱,产出的效益由精准扶贫对象和技术员五五分成,既带动扶贫对象增收,又能让技术员手把手教给养殖技术,实现“造血扶贫”。
畲乡的
蜂蜜质量好,但由于“养在深闺无人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仅在养殖户朋友圈中销售,多年来始终处于“叫好不叫卖”的境地。蔡松根说,为了打通销售的“最后一公里”,乡里发动返乡大学生建立“三农互联网+创客空间”创业平台,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土特产品。
为了让崇儒蜂蜜打开市场,80后返乡创业者吴锦清的团队通过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知名度,还邀请农技专家对养殖户进行
质量管控培训。“只有品质得到保障,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吴锦清说。
“‘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建设,改变了畲乡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我们带领广大农村群众实现精准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蔡松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