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病虫害防控

蜜蜂孢子虫病的特征及防治

中华蜂蜜网 2016年07月02日 13时06分03秒

蜜蜂孢子虫病(Honey bee nosema disease)又称微孢子虫病,是危害成年蜂消化道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在全世界的西方蜜蜂上都存在。

4.传播途径和流行規律

群内个体间的相互传播,通常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外界温度低或多雨,蜜蜂被迫长时间幽闭,无法进行排泄飞行,疾病又促进了下痢,污染了箱内环境和巢脾,蜜蜂进行清洁工作时,吞食了孢子。群间传播主要是孢子能由风四处飘落,造成大面积、大范围的散布;病、健蜂采集同一区域的同一蜜源时,病蜂会污染花和水源,造成疾病的传播。
病害在一年中,冬、春、初夏是流行髙峰,到了夏季,病害会显著减轻。一方面,这与蜜蜂中肠酪素酶的活力变化相吻合,冬、春、初夏酶活力低,围食膜疏松,侵染严重;夏季酶活力高,围食膜致密,侵染减轻。另一方面夏季的髙温也抑制了微孢子虫在蜜蜂体内的增殖。此外,夏、秋季节,蜜蜂排泄方便,病蜂排出的孢子不会污染蜂箱、巢脾,减少了群内个体间互相传染的几率。

5.诊断方法

由于病蜂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需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首先,解剖蜜蜂,拉出中肠,观察中肠的颜色、弹性和坏纹,病蜂中肠灰白,失去弹性,环纹消失。
其次,挑取一小块病变中肠组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蒸馏水,盖上盖玻片,轻压,于400〜600倍显微镜下镜检,若发现大量长椭圆形米粒状的孢子即可确诊。

6.防治措施

蜜蜂微孢子虫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越冬期注意平衡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早春提髙饲料酸度,以降低蜜蜂中肠pH值,抑制微孢子虫生长。也可使用烟曲霉素防治蜜蜂孢子虫病。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本文热门标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