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蜂毒对血液系统可产生诸多影响,但最突出的作用便是抗疑血作用与溶血作用。
(1)抗凝血作用
蜂毒在体内外均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显著延长血液凝固时间。通常采用的凝血试验是测定复钙时间即血架凝固时间。1919年,阿瑟斯(M.Arthus)通过静脉给家兔注射蜂毒证明其有延缓血液凝固的效应;1939年比内特(L.Binet)等报道给家犬注射中毒剂量的蜂毒,可使其凝血时间由3分钟延长至30分钟;1951年,阿尔捷莫夫报道致死剂量的蜂毒,能使血液循环中的血液失去凝固性。奧马洛夫(S.M.Omarov,1971)报道,蜂毒在试管内的抗凝血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并且,它对含有血小板血浆和没有血小板的血浆复钙时间均有影响,但以后者更为显著。试验证实,蜂毒对血浆凝血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不同剂量的蜂毒或其组分均能使复钙时间增加,这说明它们不但作用于血液细胞,同样也对凝血因子的活性亦有影响,这些凝血因子参予血液内活性凝血活酶的形成。
1978年,奥马洛夫的研究进一步表明,蜂毒能防止二磷酸腺苷与特异受体及半透膜的局部结合;同时还证实蜂毒狀和磷脂酶A在一定剂量下可激活血小板凝集作用,在未来防止血栓和梗塞方面具有潜在临床功效。
(2)溶血作用
蜂毒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许多离体试验证实,把蜂毒稀释1万倍仍有溶血作用。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磷和钾作试验证明蜂毒的溶血机理是由于它能够使红细胞壁透性增强,致使其中胶体大量溶出,红细胞壁内渗透压降低导致破裂。蜂毒中溶血成分为蜂毒肽和磷脂酶A2,但以前者效应更强,贮存30年仍有溶血作用。
临床经验表明,除对蜂毒过敏的特殊体质者,治疗剂量的蜂毒,很少产生溶血现象。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治疗剂量太小不足以引起明显的溶血现象;二是可能机体中尚有某些抗溶血因素抑制了蜂毒的溶血作用。但是,尚若过量使用蜂毒,即使一般不易发生过敏的病人亦较易出现溶血反应。
4.抗炎免疫活性
蜂毒被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年来对蜂毒抗炎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蜂毒对注射甲酵、鸡蛋清、角叉菜胶、巴豆油等引起的大鼠关节炎等均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全蜂毒、蜂毒肽、蜂毒明肽、MCD-肽均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作用。蜂毒肽还能抑制白细胞的移行,从而也就抑制了局部的炎症反应。蜂毒中含有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儿茶酚胺类成分亦具有抗炎活性效用。
洛伦泽蒂(C.J.Lorenzetti,1972)、朱里尔(R.B.Zurier,1973)等人和张氏(Y.H.Chang,1979)等学者陆续试验均表明蜂毒对大鼠佐药性关节炎模型有明显抗炎活性。奥夫查洛夫(R.Ovcharov,1976)报道,蜂毒明肽能够抑制5-羟色胺和葡萄糖引起的炎性水肿,对巴豆油引起的渗出性炎症亦有抑制作用。1973年,比林汉等人试验证明,按每千克体重0.2~1毫克的剂量进行皮下或静脉注射MCD-肽,对大鼠关节内注射松节油或跖部注射角叉菜胶引起的炎性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比同等剂量的氢也考的松抗炎效用强100倍。MCD-肽的抗炎作用虽然与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有关,但肾上腺切除后并未完全使其失去这一效用,这说明它的抗炎作用可能还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阻止白细胞游走及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80年代从蜂毒中新分离出来的安度拉平则是又一种镇痛抗炎的多肽。动物药理试验表明,它对后足角叉菜胶水肿和前列腺素E水肿均有很强的抗炎功效,故安度拉平同MCD-肽一样也是前列腺素E的药理学颉颃剂。但安度拉平对水肿模型的抗炎作用不受肾上腺切除的影响。
蜂毒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效成分为蜂毒肽、蜂毒明肽及MCD-肽等各种低分子化合物(分子量<12000~15000),其作用机理是由于刺激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皮质激素的缘故。